首页 > 其他类型 > 只爱赤足金,莫恋探花郎 > 第82章 进言

第82章 进言(1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现代高武:我靠小姨子脑补成至强 诸天万界世界道 当邪神美食家穿成退婚废材后 捡个女帝当老婆 诸位艰难求生我躺着狂暴刷 爆肝领主的狂诗曲 从被炼成僵尸开始 世代英魂 农家女考公上岸啦 出马弟子今犹在

柳暮江在帝王阴沉的凝视下,身如修竹,目若流光,朗声说道:“北地学子学艺不精,错不在科考主事官。而是错在北地百年战乱,民不聊生,百姓安身立命都是难题,如何顾得上读书教化之事?自然是学问不兴,人才凋零。即便在我大燕立国后,北疆夷狄依然狼子野心,蠢蠢欲动,时常劫掠边塞,令边民苦不堪言。大燕立国之初定都金陵,每每都是远水救不了近火。先帝为此曾想要迁都北方,却招致南方群臣反对。

就在先帝举棋不定之际,当时还是储君的陛下曾进言道,若是坐视夷狄猖獗,北疆动荡,大燕迟早会尽失北地民心,再次分崩离析。与其到时国土沦丧,龟缩一隅,还不如天子守国门,君王死社稷,迁都北地,荡平夷狄,换我大燕一个海清河晏的太平盛世。

陛下当时这一番铿锵之语说得朝堂众臣羞愧不已,也使先帝下定决心,终于迁都蓟州。从此有两代帝王震慑北疆,又有能征善战的兵将征讨夷狄,我朝很快平定边塞,屈指一算已有五年之久了。这期间北方的民生虽逐渐好转,但也只是勉强温饱,还远不比南方富足,平民百姓大多供不起孩子读书。再者治学之事实非一朝一夕可成,我朝大儒和闻名百年的书院多在南方,北地即缺名师又少义学,北方学子想要成才自然是难上加难。”

这番话说的鞭辟入里,合情合理,的确是国士之言。更何况柳暮江提起了当年迁都之事,勾起皇帝深远的记忆。

皇帝的神色平静下来,陷入了对往昔的追忆:“是呀,先帝迁都之时朕才十六岁,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。我大燕虽荡平北狄,给了北地百姓安稳的日子,可还远远不够。兴学施才需要时日,可只怕朕和如今的朝堂都等不得了。”

皇帝话里的深意柳暮江心中清楚,如今南方臣子势大,朝廷政事多被精于理学的南儒把持。陛下为杜绝一家独大,急于提拔北方举子入仕,制衡朝堂利益,否则只怕如今这群南方官宦就是下一个架空皇权的朋党。

柳暮江站在大殿中央,长身玉立,眉目粲然,面色坚毅犹如朝堂柱石一般:“臣明白陛下对社稷的苦心,只是科举选仕,除了看重文采外,还应兼顾南北士人的优长。南人虽善文词,而北人厚重,历年科举北人仅得什一(十分之一),非天下之公道。不如自此番科场取士,以十分论,南士取六分,北士四分。如今春榜已出四十人皆为南人,不如就由陛下亲自策问,再御笔钦点北方举子二十六人,录为夏榜,如此瞬息便可得朝堂平稳,安抚民心。”

皇帝显然是来了兴致,点头称赞:“此计甚妙。”

柳暮江却摇摇头:“陛下,南北分榜只能解朝堂燃眉之急,若想长治久安,还需在北地大力兴建义学,再委派德高望重的名儒亲自治学,如此一来,不出五载,就算是在胡汉杂居之地,亦可闻圣人教化,到时陛下又何愁北地人才不兴。如此必得南北繁荣,天下俱兴。”

皇帝脸上已是阴霾尽扫,笑道:“柳卿所言甚合朕意,你这就将南北分榜之事拟旨呈上来,再将北地兴学之事拟个章程。朕明日早朝便要明发诏谕,为北人钦开夏榜。”

——

待柳暮江退下后,皇帝看着案头的奏折再次陷入了沉思,此时已过了三更天,商议了半宿国事,觉得有些口渴,便命蔡延上茶,可话音已落,却不闻回响。

皇帝心中诧异,便向身旁的蔡延看去,只见他微垂着头,有些魂不守舍,眼圈还红红的。

皇帝咳嗽了一声,终于惊醒了蔡延,他自觉失态,忙跪地请罪:“陛下,臣御前失仪,死罪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书页 目录
新书推荐: 隐婚后,霸总每天都想撩我 凰权娇宠:夫君是个公老虎! 掉进始祖大人的千层套路 离婚后她大佬身份瞒不住了 诸天从猿击术开始 穿书后我成了娱乐圈天花板 青春虐恋:霸道恶魔哥哥 我召唤了玩家 蒹葭萋萋白露未郗 陆大侠光辉灿烂的一生
返回顶部
document.write ('');